返回

1977,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

首页

第408章 明珠蒙尘!金庸盛赞公然挖角

笑声和拍照的快门声。

这种原始的、直接得近乎粗鲁的表达方式,却最真实地呈现了《寻秦记》对读者的巨大魔力。

它将这部小说在港岛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峰。

然而,真正将《寻秦记》和它的作者“黄易”彻底推上神坛,引爆全港舆论核弹的,竟是来自另一座报业巨峰的声音。

就在《亚洲日报》因街头横幅而有些哭笑不得之时,最新一期的《明报》被送到了各个报摊和订户手中。

无数人习惯性地翻看这份以社评和严肃文学著称的报纸,今日却在副刊醒目的位置,看到了一篇署名“金庸”的专栏文章。

文章标题平平无奇:《文坛之幸》,但开头第一句就如重磅巨石砸入湖面,激起千层狂澜:

“近日,拜读《亚洲日报》连载之奇书《寻秦记》,心下震动,竟至通宵未眠。

作者‘黄易’君之妙笔才情,思想之奇崛恢弘,实令金某叹为观止!

今日破例书此文字,非为别故,唯恐此美玉明珠埋于尘埃,特以金庸之名拙笔,聊表钦慕于万一。”

金庸大师竟为一部正在连载的武侠小说破例著文?!

而且开篇就是如此石破天惊的盛赞?!

港岛无数金庸迷、文化人、甚至其他报纸主编的手都颤抖了,迫不及待地往下读:“……武侠小说,自吾辈开先河以来,多以江湖义气、家国恩仇为经纬,纵然精彩纷呈,然格局终囿于武林一隅。

而《寻秦记》一出,竟开前所未有之新局!

以现代人之思维,逆旅千年时空,误入强秦末世,生死挣扎之间,却暗合天机、搅动历史风云……

此等奇思妙想,将深邃磅礴之历史长河与跌宕起伏之英雄传奇融为一体,纵横千里,驰骋古今,前所未有!

堪称武侠之革命,小说书写手法之创举!

读之,时有绝境求生的窒息压迫之感,时有大时代车轮下小人物的悲怆,更兼侠骨柔肠与历史宏阔交织的奇异魅力。

‘黄易’君对战国史实之熟稔、对人物命运之刻画、对未来走向之设计,皆见功力深厚,尤是那现代视角与古风碰撞的火花,更显匠心独运,令人拍案叫绝!”

《明报》编辑部内此刻也异常安静,无数编辑的目光聚焦在主编室里那位端坐的身影上。

查良镛自己也是再次看着成刊《明报》上的文章,轻轻吁了口气。

文章是他连夜赶出。

初读《寻秦记》引子第一回,便有惊艳,直至昨日反复咀嚼,那种久违的、当年构思自己最得意作品的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